19岁抗癌网红因鼻咽癌离世,包头市肿瘤医院专家提醒....
作者:
“等我好了,想好好看看这个世界。” 这是19岁的抗癌网红 “梦圆” 在短视频里说过的话。镜头里的她左眼因癌细胞侵犯早已失明,却总是努力地睁着右眼对着屏幕挤出一个笑容……
前不久,这个与鼻咽癌抗争了5年的姑娘还是带着未完成的心愿结束了她的故事,让无数人泪目,也让 “鼻咽癌” 这个名词再次引起公众关注。
从青春少女到抗癌战士:5年的挣扎与阳光
15岁那年,梦圆的人生被按下了暂停键。起初只是频繁流鼻血,她以为是“上火”,直到脖子上长出鹌鹑蛋大的肿块,才在医院拿到 “鼻咽癌晚期,伴淋巴转移” 的诊断书。“那天的云特别白,可我觉得天塌了。” 她在日记里写道。
接下来的5年,化疗、放疗成了生活的主旋律。药物副反应让她吃不下饭,体重从90斤掉到60斤;放疗灼伤了喉咙,连喝口水都像吞玻璃渣;最让她崩溃的是,左眼视力急剧下降,最后彻底看不见……
“我才19岁,还没好好看过日出,还没穿够漂亮裙子……” 她在视频里抹着眼泪,转头却又笑着说:“但我不能认输,爸妈还在等我回家。”
她会在视频里分享抗癌小技巧,会鼓励同样患病的网友 “别放弃”,偶尔也会对着镜头笨拙地跳一段舞。那些带着稚气却无比坚韧的画面,让她收获了几十万粉丝。直到生命最后几天,她还在评论区回复:“会好的,我们都要加油。”
鼻咽癌:并非 “悄无声息”,这些信号要警惕
“梦圆的案例让人痛心,但也提醒我们:鼻咽癌并非无迹可寻,早期发现能极大提高治愈率。”包头市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郝森提醒说。他从事头颈肿瘤治疗20余年,见过太多因忽视早期症状而延误治疗的患者。
郝森解释,鼻咽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,尤其在华南地区多见,这与遗传、EB病毒感染、长期吃腌制食品等因素密切相关。
“很多人以为鼻咽癌早期没症状,其实不是。” 郝森举例说,比如早上起床后擤鼻涕带血丝,或是回吸鼻涕时痰里有血,这可能是肿瘤表面破溃引起的,却常被当成“鼻炎”“上火”;还有人出现耳鸣、听力下降,以为是“中耳炎”,其实可能是肿瘤压迫了咽鼓管。
“曾有个20多岁的小伙子,脖子上长了肿块,自己涂了半个月药膏没消,来检查时已经是鼻咽癌晚期,癌细胞转移到了淋巴结。”郝森惋惜地说,“如果他早点重视,治疗效果会好很多。”
“所以,当出现回吸性血涕、不明原因上颈部包块,一定要引起重视,及时到医院就诊。”郝森强调。
早筛早诊是关键,高危人群要主动检查
“鼻咽癌的治疗效果与分期密切相关。早期患者经过规范治疗,5年生存率能达到90%以上,而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50%。”郝森强调,早筛早诊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。
他建议,以下三类人群要格外警惕,最好每年做一次筛查:一是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,因为该病有一定遗传倾向;二是EB病毒抗体阳性者,EB病毒感染是鼻咽癌的重要诱因;三是长期生活在鼻咽癌高发区,或经常吃咸鱼、腊味等腌制食品的人。
筛查方式并不复杂,主要包括鼻咽镜检查和EB病毒检测。
“鼻咽镜能直接看到鼻咽部的情况,发现微小病变;EB病毒检测则能帮助判断感染风险。”郝森说,“很多人觉得‘没症状就不用查’,但等有了明显症状,往往已经晚了。像梦圆这样的年轻患者,如果能在15岁前通过筛查发现异常,或许结局会不同。”
梦圆走了,但她留下的勇气和提醒仍在。就像她在最后一条视频里说的:“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吃饭,好好睡觉,别像我一样等到生病才知道健康多重要。”
愿这份叮嘱能被更多人听见 —— 对疾病多一分了解,对身体多一分关注,就是对生命最好的守护。
延伸阅读
鼻咽癌是指发生在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一种恶性肿瘤。鼻咽癌早期症状容易与普通鼻炎、感冒混淆,导致延误治疗。
常见的鼻咽癌症状包括持续性鼻塞、鼻涕带血、耳鸣、听力下降、头痛、面部麻木以及颈部肿块等。
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,全球每年有大约8.6万例新发鼻咽癌病例和5万例鼻咽癌相关死亡,其中,约80%的鼻咽癌发生在中国,其发病率是耳鼻喉科恶性肿瘤最常见的。
研究显示,我国鼻咽癌呈现“南高北低”的趋势,广东、广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江西等地高发,其中又以广东省发病率最高,患病人数大约占到全国的6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