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大学生患癌!胖出来的“癌危机”?包头市肿瘤医院专家提醒您——

作者:

       近年来,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年轻化的趋势,原本常见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(平均发病年龄 55 岁)的疾病却悄然盯上了年轻女孩。

       近期,多起年轻女性因肥胖患上子宫内膜癌的案例引发了广泛关注。
少女接连确诊,敲响健康警钟

       20岁女大学生小文(化名),自13岁月经初潮后,月经就一直不规则,周期长达2-6个月,有时经期甚至持续半个月。

       随着年龄增长,她还出现了肥胖问题,身高165cm,体重却达到84kg,同时伴有空腹胰岛素高、高脂血症等情况。

       今年6月初,她月经来潮后淋漓不尽,随后出血量增多、出现血块,几经反复,才前往医院就诊。检查发现其子宫内膜厚达20㎜(正常在5-12㎜之间),经过手术及病理检查,确诊为子宫内膜癌I级。

       无独有偶,22岁的小黄(化名),3年前开始月经周期紊乱,周期在30至60天不等,一直未进行诊治。近2个月,她出现阴道流血不止并伴有乏力等症状,到医院就诊。

       检查显示,小黄体型偏胖,BMI达31kg/m²(轻度肥胖),子宫内膜增厚至30毫米(远超正常的15毫米)。进一步检查发现,她患上了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增生伴局灶性癌变。

       还有一位27岁、体重160斤的陕西西安女子,因月经不调就诊,最终被诊断为早期子宫内膜癌。
肥胖成为关键诱因

       这些年轻女孩患子宫内膜癌的背后,肥胖成为重要诱因。

       包头市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杨艳红介绍,肥胖、高血压、糖尿病被称为“子宫内膜癌三联征”。

       肥胖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较常人增加1.6-3.7倍 。这是因为脂肪过多会增加雌激素的储存,并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,而长期暴露在单一雌激素作用下,正是子宫内膜癌的重要发病诱因之一。

       此外,内分泌紊乱,如无排卵性月经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,以及初潮早、绝经晚,使得子宫内膜暴露在雌激素刺激下的时间增加,再加上遗传因素,都大大提高了患病风险。
专家提醒,重视预防早诊治

杨艳红提醒广大年轻女性,出现月经紊乱时切勿轻视,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重要健康信号。

       月经不规则不一定都是功能性异常,很有可能是器质性病变。一旦发现月经周期、月经量出现异常,应积极前往医院检查治疗,避免子宫内膜长期不受限制地增生。

      同时,要积极控制体重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避免吸烟、喝酒,减少薯片、奶茶、油炸食品等高能量食物的摄入,坚持运动。

       此外,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也至关重要。子宫内膜癌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(如绝经后阴道流血、月经紊乱等)、阴道异常排液(血性或浆液性分泌物,合并感染时有脓性分泌物)以及腹痛、腰腿痛等。

       若能早期发现,大部分子宫内膜癌是可以彻底治愈的。而分段诊刮术,包括宫腔镜下活检和诊断性刮宫等,是子宫内膜癌诊断的“金标准”。

      “年轻不是健康的‘护身符’,疾病的发生不会因年龄而有所偏爱。广大年轻女性一定要重视自身健康,提高警惕,做好预防,切勿让悲剧重演。”杨艳红表示。

延伸阅读
 

      子宫内膜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,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,位居第二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我国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逐年升高,且有年轻化的趋势。与现代人的饮食、生活习惯、生育选择等息息相关。